蓝天白云,椰林树影,坐落在印度洋上的世外桃源毛里求斯岛,是很多人梦想中的度假胜地。然而今日我们所见这幅自然景象已并不完整,由于人类直接的杀戮、栖息地的破坏以及种种间接毁灭因素,一些物种早就杳无踪迹。渡渡鸟就是拼图中不幸遗失的珍贵一角,关于其更多生活习性和消失原因详见维基百科。虽然关于渡渡鸟的真实面目尚存争议(目前留下的素描和油画皆非在真实自然环境下的写生),人们并未停止过拼图的努力。路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曾在《爱丽斯漫游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中向渡渡鸟致敬,描述这种具有思想家姿态的大鸟:“用一只指头撑着前额想了好长时间,就像照片上莎士比亚的那种姿态。”关于渡渡鸟和《爱丽斯漫游仙境》的关系,详见科学松鼠会Fujia文《爱丽斯漫游仙境》。
100多年后,从孩提时就深爱卡罗尔童话的芬兰摄影师哈里·卡里奥(Harri Kallio)突发奇想,决定要用现代摄影技术复原渡渡鸟,让它们重回毛里求斯。
这绝非易事。渡渡鸟灭绝于摄影技术面世150年前,仅存的一些素描稿也大多创作于之后。通过在牛津大学博物馆和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那里存有被带回英国的渡渡鸟头骨和一只脚的骨骼残骸,以及以此为基础制作的复原整体骨架——做了大量考证,发现研究者对渡渡鸟的外表莫衷一是。绘画作品多将它们描绘为一种肥胖、两只渡渡鸟的精彩摄影作品大全蠢笨、行动迟缓的鸟,然而苏格兰皇家博物馆馆长安德鲁·凯迟纳(Andrew Kitchenner)在发表于《新科学家》的一篇论文中,结合实地考察经验和对不同角度渡渡鸟画像、文字描述的考据,认为渡渡鸟实际上是一种很骨感的鸟。它们在画家笔下显得体态臃肿,可能是因为被带到船上后终日饱食且暗无天日造成体重超标。
卡里奥在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剑桥大学动物学系以及罗思柴尔德动物学博物馆分别拍摄的渡渡鸟骨架复原照片
最后一只完整的渡渡鸟标本残骸于1755年毁于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的一场大火,从此人们就只能从残存的骨骼和图片中推测它的长相了。卡里奥决心要整合资料,自己动手复原这种神秘大鸟,并将它置于最原始的生存状态中。“我的想法不仅仅是要制成一个科学意义上的复原标本,而且要将它还原到毛里求斯的自然景观中,让渡渡鸟重游仙境。”
果然,他做到了——以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大量研究为基础,根据对已有文字和图片描述复制了两只真实大小的模型,一雌一雄。它们以可灵活调整的铝材料为骨骼,硅橡胶为头颅,身上覆盖着天鹅以及鹅等家禽的羽毛。(果然是百家衣啊!)
之后,他将两只“鸟”带回了毛里求斯,选取自然景观最接近17世纪前的场景进行拍摄,拍下它们在岛屿原始生态中的照片,通过电脑进行数字后期处理。只见最后的作品中,两只变成了好几只,神态各异,制造出一组以假乱真的渡渡鸟重游仙境照片。其中有几幅,“鸟”直面镜头,仿佛再次遭遇不速之客,显露出半是好奇、半是惊恐的神色。
2006年,卡里奥的渡渡鸟模型和摄影一起出现在纽约国际摄影中心(ICP)的三年展上,引起了很大轰动。摄影作为一种即时媒介,营造出一种真实感,使得观者暂时忘却这种物种已经灭绝的事实,在这些鲜活的“生命”前屏息凝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