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鹦鹉有8个品种,有棕头牡丹鹦鹉、黑头牡丹鹦鹉、黑脸牡丹鹦鹉以及人工培育定型的新品种等,它们的体型都不大,一般体长150mm左右。尾较短,呈铲形,有白色的眼圈。其头部的颜色因种而异,分别有黑褐色、桔红色、金黄色、灰色、棕色等。喙朱红色,颈部有赤红色领环,胸部橙红色,背羽及翅羽绿色,翅端近于黑色,尾羽鲜绿色。成鸟雌、雄羽色相同,但雄鸟体型略小于雌鸟,尤其是雄鸟的头及喙比雌鸟瘦小。
.1 饲喂 牡丹鹦鹉的日常饲料由70%粟(谷子)、20%稗子、10%苏子混合而成。冬季及繁殖季节可适当增加葵花子、碎花生等脂肪性饲料,但所占比例应在20%以下,以防鸟体过肥。除此之外,每天要充分供给青菜和水果。繁殖期间增加由60%玉米面、20%碎花生米及20%熟鸡蛋混合而成的湿粉料。
2 其他管理措施 由于牡丹鹦鹉原产于热带,抗寒性较弱,冬季应保持环境温度15℃以上才能安全越冬。牡丹鹦鹉的喙坚实有力,不能用竹制笼饲养,而应该用12号铁丝制成的金属笼饲养,网眼的直径不得超过2cm,笼底应铺一层细砂。
1. 繁殖季节控制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牡丹鹦鹉几乎一年四季均可繁殖,但寒冷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应拆除巢箱,控制繁殖季节在春秋两季比较合适。
2. 繁殖场所的准备 成对繁殖牡丹鹦鹉,可自制一个70×60×50cm的繁殖笼,内设20×16×16cm的人工巢箱,巢箱的前面开一个直径为6cm的出入口,口的下方设一木台,巢的侧面开2~4个直径为0.5cm的通气孔。当繁殖期到来时,可在巢箱中铺垫一层3~5cm厚的锯末,并提供一些细软杂草,供牡丹鹦鹉铺巢之用。
3. 配对、产卵、孵化及育雏 进入繁殖季节时,增加鸡蛋、小米及青饲料的供应,促使其发情。成年鹦鹉一般为群养,让它们自由配对,发现成对公、母与大群分开,可单笼巢饲养,让其实现交配。牡丹鹦鹉一般每窝产卵6~8枚,有时多达10枚。孵化期约为19~22天,完全由雌鸟孵化。孵化期间雌鸟只在饮水、取食和排便时才出巢,每天离巢2~3次,每次出巢仅3~5分钟。雄鸟在洞外守护并饲喂雌鸟。雏鸟出壳35~40天离巢,雏鸟离巢后,仍需亲鸟饲喂2周后才能独立生活,此时应将亲鸟与雏鸟分开,让亲鸟继续繁殖。一般情况下,1年繁殖2~4窝比较合适。雏鸟出壳后6个半月性成熟。牡丹鹦鹉的饲养与繁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