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县“千年鸟道“2015年中秋佳节,湘南桂东县桂花飘香,稻浪滚滚。成千上万羽白鹭时而低空盘旋,一字排开划过水面,踏浪戏水;时而落到枝头,尽情歌唱;时而振翅高飞,直奔蓝天……这是记者在桂东县普乐镇再次与南迁候鸟的一次亲密邂逅。据桂东老乡讲述,此情此景,近日桂东比比皆是。在桂东,千年鸟道已成为平安鸟道。
桂东县是中国第二大内陆候鸟迁徙必经地,自古有“千年鸟道”之称,每年清明、白露前后,数亿只候鸟从这条鸟道上自北往南飞,年复一年,亘古不变。
从前,打鸟是桂东流传已久的民间传统。
很久以前,农民在鸟道经过的山顶,掘出偌大一个坑,上面铺以树叶和茅草,建成遮风避雨的鸟堂,然后铺开一张网,网前利用候鸟的趋光性烧上一堆火或点上煤气灯、电瓶灯,人藏身其中,守网待鸟。
土改时期,桂东分田分地分鸟堂,鸟堂和田地一样,成了农民重要的生产资料,并由政府发了经营证。
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高了,打鸟不再是本地人生计之一,很多的时候成了香车美女游玩取乐的方式。
“那时候,管得没现在这么严,大家都觉得打鸟和采菌子、摘野果一样,是件再寻常不过的事。”寒口乡秋里村村民陈国平告诉记者。
直到2012年10月的一天,关于桂东“鸟事”的报道在网上铺天盖地,甚至被中央媒体曝光,一时间桂东成为海内外舆论关注的焦点。桂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以前所未有的气力狠抓候鸟保护工作。
“当时我们仿佛被一记闷棍敲醒,没想到捕了几只鸟就得坐牢,对护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陈昭人向记者讲述着自己从一名打鸟人向护鸟员的转变。
2014年,桂东县招聘护鸟巡查队员,陈昭人主动请缨,这份薪酬不高的兼职工作,陈昭人兢兢业业。他和当地林业部门工作人员一道,在候鸟迁飞通道、停歇地、鸟类栖息繁衍地积极植树造林,恢复植被,为候鸟迁徙筑起一道生态绿色通道。
如今,曾经布满山顶的鸟堂,郁郁葱葱的林木覆盖其上,或许还能称之为鸟堂,只不过现在是候鸟迁徙途中安全憩息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