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类鸟为本区最常见。“青枝莺”并非学名,仅为通俗叫法。我敢说,南方人是一定见过的。即使没见过也无关系,光是这个名字也足以让人想象出样子来:一身翠绿,颈边带点黄,白色眼环特显眼,巢筑得很高。(只有想象力丰富的人才能达到这种地步)
【鸟类网注:“青枝莺”就是绣眼鸟】
不知什么时候,一对青枝莺开始在我家们前的一棵大树筑起巢来。起初,只围了个圈圈,巢底完全没有铺盖,从下往上可以透过巢看得到天空。我是特感兴趣的,一有空就站在门前仰看,想知道它们是怎么筑巢的。
这样连续看了好几天,没等巢完全筑好,怪事便发生了。那巢似乎一连好几天都停留在同一状态,也不见青枝莺的踪影,难道放弃了不成?没理由的,此巢已盖过半。这让我困惑了不久。
又过了几个星期,我惊奇地发现,在离这个尚未完成的巢更高的枝条上多了一个精致的鸟窝,不用说,肯定是它们的杰作了。我想,它们一定是注意到我经常在下面观看它,认为我是一种威胁,所以秘密地选择在更高的树枝上重新筑巢。这不出奇,有的鸟在筑巢过程中若发现更好出处或觉得此处不安全,会择优而行。
伯劳在我们这里有着很特殊的地位。
大家都说,伯劳不吉利,养伯劳会遭不幸,名声也不好,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做乌鸦的代名词。一般人是不会冒伯劳之不韪而养之。我是不信邪的,不过也有几分忌惮,也没机会养过。
它的巢就做的马马虎虎,什么都有。除了一些粗糙的枝条外,连路边的一些旧绳子也拿来塞在里面,味道也是臭的很,简直就是个小型垃圾站,也难怪它臭名昭著。
不用说,这家伙和伯劳是截然相反的另一极端。
首先是名声好。大家都喜欢燕子,燕子代表好兆头,这以达成共识。我们这里的人什么鸟窝都敢搞破坏,但我就从来没听说过有谁打过燕子的主意。
破旧的房子是深受燕子喜欢的,一般它是不会把巢筑在新的楼房上。一但有一对燕子在你的房子筑巢,别的燕子也跟着继续选择在这里安居,很大的几率明年也会继续出现这样情况,燕子的记忆力是很好的,总能找到自己曾经住过的房子。
不过,它也有令人讨厌的地方,这也是人和鸟共处普遍存在的问题:你得经常扫除地板上的鸟粪。更不爽的是,有空时它喜欢站到屋檐下晾有衣服的杆上,时不时已经洗好的衣服上也会有燕子的杰作。有时刚踏出门,头顶一凉,用手一摸,马上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爱面子的人就看看四周,确定每人看见后,赶快到有水的地方消灭证据。我就糗过了……我没那么幸运,当场被抓,因为是别人发现后告诉我的。
鹦鹉——鸟之贵族,吾远而避之
都说鹦鹉聪明,会学舌,说人话。不过说真的,会讲话的鹦鹉我还真没见过。
什么鸟都养过,就没养过鹦鹉。很简单,我养过的都是野鸟,宠鸟一般是很少养的。
很小以前,听说鹦鹉会说话,就一直想养那么一只。可这种愿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慢慢淡化了,觉得也是件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鹦鹉会说话,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也渐渐对鹦鹉这种华丽的贵族外表产生一种厌恶来。要是能一只会说话的野鸟,才是件大得了的事情。会说话的野鸟我是没养过,不过我是见过了,不止一次。
一次是小学时班里的一位同学养的。他当时就是这样和我说,我就不信真有会说话的野鸟。为了击破谎言,一放学就匆匆赶到他家去。一看,很大的一种鸟,重要的是,它会说话!虽然会讲的不多,就一个词——他的名字,但它确实是讲了,听起来也是很清楚。那只鸟叫什么名字我就不知道了,因为都是方言的叫法,真正的学名我不晓得。见我惊喜,他就饶有兴致地讲起这只鸟的历史来。一次台风过后,一个巨大的鸟窝被风刮了下来,刚好就掉在他亲戚家的鱼塘,赶紧捞上来后,里面的三只雏鸟竟无事,亲戚就给了他一只。很多时候,朋友来访,在门外就大喊他的名字,久而久之,在院子里养的这只鸟学着讲他的名字,现在每天早晨都别被他叫醒,不用闹钟。
翠鸟——无视计划生育的挖洞能手
翠鸟又名鱼狗,也叫蓝翡翠、秦椒嘴、大翠鸟、叼鱼郎。按方言翻译,我们这里叫叼鱼郎。
有人说翠鸟好看。的确,它全身羽毛以翠绿色为主,带有辉亮的金属反光,头部黑色,背、翅、尾为蓝色,我与鸟儿的不同寻常的故事喉、胸为白色,配以红嘴红腿,显得艳丽夺目。
翠鸟具有高超的捕鱼本领。它天生有一种人类无法做到的俯冲绝技。因此被人们封为“捕鱼能手”,并与虎、狗相提而称之为“鱼虎”和“鱼狗”。
翠鸟的巢很特别,建在岸边的较陡的泥墙上。开始时,用尖长的喙撞击泥墙,不久就成了个洞的形状,继续挖,安全起见,一般都要挖到一米来深。繁殖能力强,一次产卵至少六枚,成活率很高,毫无计划生育意识可言。它的巢和伯劳的有得比,尽是鱼腥味,很是臭。所以要掏翠鸟的窝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得用锄头一点点的挖,直到伸出手能触及为止。不过挖之前你得肯定这确实是个鸟窝,不然到最后钻出条蛇来我可不负责任。有些人掏翠鸟窝并不是拿来养殖(谁有时间天天捉鱼啊!),而是以盈利为目的买给别人,因为翠鸟有药用价值,且雏鸟更佳。之所以讲这些,并不是教大家去找翠鸟麻烦。我的观点,鸟是人类朋友。
其实,翠鸟也是很惨的。为了捕食方便,它们常常把巢筑在鱼塘边,这种习惯深受养鱼人厌恶,毕竟他们养鱼而不是养鸟。我舅舅就有个鱼塘,每次发现翠鸟来这里安家,定要尽力赶之,不然损失很大。对于这个问题,一时间我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只能祈祷翠鸟另寻佳处。
麻雀——阿米之最爱,不过担心,它吃米的~~~~~
下面这张很多人都还记得吧,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中的一篇《麻雀》
很常见的一种鸟类,也是我最喜欢的鸟类之一。介此,我不得不短话长说。
麻雀多活动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性极活泼,胆大易近人,但警惕却非常高,好奇较强。多营巢于人类的房屋处,如屋檐、墙洞,有时会占领家燕的窝巢,在野外,多筑巢于树洞中。由于亲鸟对幼鸟的保护较成功,加上繁殖力极强,因此麻雀在数量上较许多种鸟要多,这样在庄稼收获季节容易形成雀害。冬季和早春,麻雀以杂草种子和野生禾本科植物的种子为食,也吃人类扔弃的各种食物。除繁殖、育雏阶段外,麻雀是非常喜欢群居的鸟类。秋季时易形成数百只乃至数千只的大群,称为雀泛,而在冬季它们则多结成十几只或几十只一起活动的小群。这种小生灵非常聪明机警,有较强的记忆力,这和其它许多小型雀不同,如得到人救助的麻雀会对救助过它的人表现出一种亲近,而且会持续很长的时间。在麻雀居住集中的地方,当有入侵鸟类时它们会表现得非常团结,直至将入侵者赶走为止。
实事求是地讲,在以谷物为主要作物的粮食生产区域,麻雀的确能从人们那儿抢走很多的粮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是害鸟也不为过,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麻雀对有害昆虫的控制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事实上在麻雀多的地区,害虫特别是鳞翅目害虫的数量明显要少于其它地区,这方面它们对农业生产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当它们需要获得食物时,我们应当对这些大自然的生灵适当地慷慨一些。可惜的是由于过去我们在生态认识上的不全面,曾对它们进行过大规模的围剿,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明的遗憾。
以上是一些书籍摘抄下来的资料。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小学教科书上一篇文章《麻雀》(作者——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记载过一只亲鸟为保护不慎坠地的幼鸟以其弱小的身体面对一只大狗而不退缩的感人场面。很是感人,至今记忆犹存。那篇文章我不知看了多少遍,毫无厌烦之感,越看越有味,越看越感人。我悟出个真理来——母爱是伟大的,无论人还是鸟。
打那以后,我对麻雀倍加崇敬。老舍的《我家的猫》,也是让我欢喜不已,不知为什么,反正我就喜欢这种文章。
之所以说它可望而不可及,专对它的巢而言。它常营巢于人类的房屋处,筑得妙,筑得巧,让人难以发现,就算是发现也没办法,你能把屋拆了吗?要想爬楼梯上去也是不划算的,毕竟这是件危险度和难度系数都很高的事情。没有我的运气,摔下来肯定有个三长两短。(本人多次从树上摔下无事!)之所以这样说,是劝大家不要找麻雀麻烦。我的观点,鸟是人类的朋友。
不管时间多紧,每次路过听见鸟鸣声,我都要寻着鸟声望去,有时发现叫不出名字的鸟来,还会停下来多看几眼,这也似乎成了条件反射。没办法,谁叫我对鸟鸣声这么敏感,这么好奇。以至于现在,闻其声而知其名,毋需肉眼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