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饲养注意事项(疾病)担心幼鸟饥饿而过量喂食。在自然界中,亲鸟必须轮流外出觅食来哺育雏鸟,所以雏鸟不可能被喂到素囊满胀,因此雏鸟的喂食应该采取少量多餐的模式,而且喂食之前,应先确定上一次喂食的食物均已消化完毕,避免旧食物的积留、发酵而造成嗉囊炎。
一般而言,鹦鹉类都喜爱享用葵瓜子,然多数鸟友却以此为它的唯一食物,殊不知此行为会减少鹦鹉采食的乐趣与能力,而且只喂食葵瓜子容易导致营养不均衡,另外、葵瓜子富含脂质,容易导致肥胖方面的疾病。
饲料保存不当而导致食物变质,甚至产生毒素,鸟友不察觉而继续喂食,爱鸟当然会出问题。所以建议依照自己所饲养的数量来选择饲料,大包装当然会较便宜,然饲料的保存期限不长,只以此点做考量反而会因小失大。除了饲料应储存于干燥、甚至冷藏的环境之外,邀请几个同好一起共享会是个好方法,不但成本较低,风险也较低,还可以尝试多种类的产品。
1. 呼吸器官病:呼吸器官常见的是感冒,其症状是流鼻涕。鹦鹉感冒后,立即移到室内饲养,并给以保温,很快就会自愈。若病情不能自愈,可将电解质溶于温水中,以增强抵抗力。帮助它恢复健康。
2. 消化器官病:由于吃了不清洁的精饲料或饮水不卫生,引起拉痢,病鸟一般排白色浆状稀粪,下腹部羽毛沾污。鹦鹉患此病后,主食饲料只喂滋养丸,并转放暖和的地方饲养,要一鸟一笼隔离,防止传染。重者可使用药物,在饮水中加痢特灵0.01%。连饮3天即愈。
3. 寄生虫病:虎皮鹦鹉身上的羽虱很多,必须注意消灭。除虱的办法可用兽用消灭清粉或用神奇药笔涂抹。此外,虎皮鹦鹉还受吸血虫的危害。巢箱往往是产生吸血虫的大本营。每次孵窝完毕,要马上用开水烫一遍巢箱,保持清洁干燥,预防寄生虫。
4 . 幼雏病: 鹦鹉幼雏病主要危害2—4周龄雏鹦鹉。鹦鹉幼雏病传播迅速,死亡率极高。鹦鹉幼雏病的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鹦鹉幼雏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背部及腹部绒羽生长不良;嗉囊空虚,腹部肿胀,俗称“小嗉子,大肚子”;皮肤变红。鹦鹉幼雏病最早发现于80年代初的美国佐治亚州和德克萨斯州,最初多发于虎皮鹦鹉,现可感染多种鹦鹉。鹦鹉幼雏病的治疗:鹦鹉幼雏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应注意降低饲养密度,严格检疫制度,防止引入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