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发现两种鸟类新记录

  新疆发现两种鸟类新记录今年,新疆上空飞过2种此前本地从未观测到的鸟类,它们是鸳鸯、白腹鹞,均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至此,新疆境内已发现鸟类增至479种。

  12月19日,新疆观鸟会年会上公布了这两种新疆鸟类新记录名单。

  鸳鸯多在我国东北北部、内蒙古繁殖,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3月24日,鸟友陈文杰在民丰县萨勒吾则克乡渔湖进水口拍摄到一只雄鸟,在新疆范围内首次被记录。

  白腹鹞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5月至7月,鸟友王音明在布尔津县托库木特湿地连续三个月观测并拍摄到白腹鹞的繁殖过程。

  另外,鸟友们今年还拍摄到了小鸨、鬼鸮、火烈鸟、黄腰柳莺等珍稀鸟种。

  “鸟类增多的趋势,反映出新疆生态环境的改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新疆动物学会理事长马鸣说,近几年,园林绿化、湿地恢复等工程的开展,将新疆的绿洲连在了一起,这为鸟类迁徙提供了新的通道。

  目前在新疆共有三条候鸟迁徙通道,分别是西伯利亚至南亚(印度、巴基斯坦等地)迁徙通道、中亚至北非(肯尼亚等地)迁徙通道、北极至新疆至澳大利亚迁徙通道。

  新疆地域辽阔,因此也成为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除了沿迁徙通道来疆驻足的候鸟外,还有部分鸟类因迷路、气候变化等出现在新疆,正如今年频繁出现于石河子北湖的火烈鸟就是跟着入侵的冷空气而来。

  新疆观鸟会会长苟军介绍,现在新疆喜欢鸟的人越来越多,居民保护鸟的意识也逐渐增强,如今新疆观鸟会会员达100多人,遍布新疆各个城市,这也是新疆鸟类新记录增多的主要原因。

  “鸟类是非常敏感的环境变化指示者,在新鸟类不断加入的同时,新疆部分鸟类还出现了种群减少趋势。”马鸣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护鸟队伍中,守住鸟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首页鸟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