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的下落,疑与秦始皇陪葬于秦皇陵对于和氏璧的了解,我们大多来自《完璧归赵》这则故事,只知道这和氏璧价值连城,是世间瑰宝。但是其下落却无从考证,我们只知道和氏璧最终落到了赵王手里,但是赵国灭亡后和氏璧的下落不知所踪,是被秦始皇夺取后陪葬,还是被项羽给糟蹋了呢?且看下面的推测。
卞和三献宝
和氏璧的下落要从卞和三献宝开始说起了。和氏璧最早在《韩非子》中有所记载。《韩非子·和氏》中记载: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获得了美丽的玉璧,把它献给了楚厉王。
厉王让雕琢玉器的人来鉴别它,雕琢玉器的人说:这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左足。等到厉王驾崩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璧献给武王。武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又说:这是石头。武王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右足。
武王驾崩,文王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玉璧在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变成了血泪。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原因说:天下受到刖刑(砍脚)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卞和说:我不是为被刖伤心,而是因为它是宝玉而被看为石头,忠贞的人被看为说谎的人。文王于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开他的玉璧,果然得到了宝玉,于是将其命名为和氏璧。后人遂用楚玉、荆玉、卞玉、卞宝等,泛指美玉或玉,用以称誉人的才德之美,形容物的质地纯真;用献玉、卞和三献、美玉三献等表示奉献才艺或杰作。
完璧归赵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交往,往往以玉为使臣信物,而玉中极品和氏璧更是国家的象征。就这样,和氏璧被楚国奉为国宝收藏着,然而和氏璧发现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各诸侯国,各诸侯国的国君都想亲眼看看这件宝玉。公元前333年,楚国吞灭越国,楚威王因为宰相昭阳在消灭越国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于是将和氏璧赐给了昭阳。
昭阳某日请客时,出壁让各宾客观赏,席散时却不翼而飞。虽多方嫂查也毫无下落。国宝的不翼而飞震惊了朝廷内外,楚王下令全国范围内搜寻这件价值连城的宝物,但是最终没有结果。人们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张仪,因为张仪当时正在楚国游说,曾与昭阳一起饮酒,人们认为他有机会偷窃了和氏璧。楚王命人对张仪严刑拷打,张仪拒不承认,楚王无奈,只好将张仪无罪释放。张仪受辱后辗转到了秦国,后来成为秦国的宰相,为秦国日后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楚国为一件国宝损失了一个人才,这是他们所没预料到的。
和氏璧就这样销声匿迹了几十年后,有一天突然在赵国出现,至于和氏璧是怎样流落到赵国的,至今仍是一个谜。赵惠文王时,一个名叫缪贤的宦官从一名外人手中购买到这块玉,经过鉴定后,才知道正是失踪多年的和氏璧。赵王得知后,便下诏将这件宝物强行夺进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