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农村水沟中,随处可见的“菩萨鱼”,如今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乡间的泥沟河渠里,经常会出现几抹醒目的鱼影,它们宛若天边的红霞,又如深幽蓝海,在黑色条纹以及飘逸鱼鳍的加成下,极具有美感。

而这种鱼在民间,俗称为“菩萨鱼”。

 

美若神物的“菩萨鱼”

“菩萨鱼”的正式名字叫做“中国斗鱼”,它们是一种十分美丽的鱼种,当菩萨鱼悠闲地游荡在水波中的,它们身上浓艳醒目的色彩,仿佛被阳光唤醒一般,熠熠生辉。要论观赏性和美感,很多人都认为菩萨鱼排在锦鲤、金鱼前头。

 

菩萨鱼虽然长得美丽,个头却比寻常鱼类小很多。都说“浓缩的都是精华”,菩萨鱼同样是如此。菩萨鱼虽然长得小巧,但是生命力却十分顽强,号称“鱼中小强”。

即使水体环境不太理想,它们也能够顽强地生存、繁衍,然后壮大自己的种群。因此,菩萨鱼经常出现在农村的河渠、鱼塘、水沟里,让人想不看到它们都难。

 

中国斗鱼,除民间所称呼的“菩萨鱼”之外,还有“叉尾斗鱼”的称号。菩萨鱼的体长仅为5厘米至10厘米,它们身姿艳丽,身型小却十分丰润,尾鳍犹如美人鱼一样呈叉尾形,在水中游动的时候,尾鳍彻底舒展开来,犹如阳光下美丽的芭蕉叶一般。

 

菩萨鱼的生命十分顽强,能够在多种恶劣环境中生存,这主要得益于菩萨鱼特殊的生理结构,那就是迷鳃器官。有了这个外挂,菩萨鱼可以呼吸河渠上的新鲜空气,对所栖息的水体氧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需求。

 

不仅如此,菩萨鱼还格外身强体健,体质十分好,也格外爱闹腾。菩萨鱼耐低温,也能够适应含氧低的水体环境。精力十分旺盛的菩萨鱼整天在河渠、鱼塘、水沟中争相冒头,似乎在向人类宣誓自己的存在。

 

但菩萨鱼嚣张过后,很快就笑不出来了。大人看到它们或许还没什么,要是同样顽皮的小孩子看到,可要挽起裤脚,下河捕捉,将其拿来嬉戏玩耍。体型本来就小的菩萨鱼只能任由顽皮的小孩子们像斗蛐蛐一样捉弄。

 

鱼小脾气大,“斗鱼”实至名归

菩萨鱼正如其本名“中国斗鱼”一般好斗,它们是闲不住的主。如果同一水域内还生存着其他鱼类,那么极有可能难逃菩萨鱼的挑衅与捉弄。

如果鱼界也有自己的古罗马斗兽场的话,菩萨鱼绝对算得上是一把争斗的好手。菩萨鱼的基因里像是早就浇灌了“好斗”的理念,尤其是雄性菩萨鱼,斗争起来不打个昏天暗地那是不可以可能罢休。

 

因此,有些人利用菩萨鱼的这个特性,专门培养了菩萨鱼,特意训练其“好斗”性。但若是,只想让菩萨鱼发挥观赏作用的话,最好不要将菩萨鱼跟其他鱼种放在一起养殖,因为它们根本不知道“和平相处”这四个字如何写。

如果不想两败俱伤,最好单独养殖菩萨鱼,并且在水族箱里不要加盖,否则菩萨鱼的外挂就发挥不了作用,进而憋死。

 

虽然,菩萨鱼性情凶猛好斗,但猎起食来,却十分快稳准。菩萨鱼通常以蚊虫幼虫为食物,且它们的体力消耗很大,因此,每天需要摄入的蚊虫幼虫数量也格外多。而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村水渠、池塘等地,为菩萨鱼的生存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

 

嚣张至极的菩萨鱼,最终逃不开“鸭嘴”

菩萨鱼好斗,尤其到了繁殖期的时候,雄性菩萨鱼之间更是剑拔弩张,仿佛连不小心路过,都能成为开战的理由。因此,菩萨鱼在一个水域中栖息之前,也许早就把周围的同类得罪个遍。但大多数鱼类性情较为温顺,基本不会像菩萨鱼一样“作天作地”。

 

菩萨鱼的嚣张跋扈虽然令同水域中的其他鱼类隐忍躲避,但是它们却没逃过人类的手掌心。菩萨鱼除了被淘气的孩童拿来嬉闹玩耍之外,还会被大人们捕捞回家喂鸭子。就这样,好斗的菩萨鱼终于将自己亲自送到鸭子嘴里。

 

有人可能会好奇,以前的许多野生鱼类都会被人们捕捉来食用,菩萨鱼会不会也被人类拿来当作餐中餐呢?

现实是很少有人会吃菩萨鱼,这是因为菩萨鱼体型太小,总喜欢栖息在淤泥沉积之处,还喜欢吃苍蝇,给人不适感,并且菩萨鱼在烹煮之前较难处理,吃起来也没有什么肉质。

 

因此,野外的菩萨鱼通常被人们拿来喂鸭子、鸡、大鹅等家禽。另外,也有说法认为菩萨鱼具有药理作用,因此不可随意吃食,老一辈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共识。

 

好斗一世的菩萨鱼现在怎么不常见了?它们都去哪里了?

以前在农村各种中小型水体中,经常能够看到菩萨鱼拖动纤长尾鳍,无所畏惧地游动的样子。可如今为何很少见到菩萨鱼的身影了呢?其实,菩萨鱼之所以少见的原因,正是它们栖息地锐减以及碎裂导致的。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很多农村都被规划起来,成为城市的一部分。野生的菩萨鱼也就无家可归,只能消亡。

另外,野外菩萨鱼数量锐减的原因还在于人为干扰以及人为捕捞。各种现代化工厂的建立,往菩萨鱼的栖息地里排放不明化学物质,严重影响到菩萨鱼的健康,致使菩萨鱼种群生存环境逼仄、举步维艰。

 

并且,菩萨鱼作为最早的观赏鱼之一,具有非常大的经济价值。人们为了获取暴利,也会将原本栖息在野外的菩萨鱼集体捕捞售卖。那些消失不见的菩萨鱼,有些可能因为“自然淘汰”机制死亡,有些可能因为人为影响死亡,也有些正被圈养在城市的某个角落中。

 

作为一种生命力极其顽强的物种,菩萨鱼的特殊迷鳃结构,使人们在鱼类身上看到更多的可能。但野外菩萨鱼数量的锐减,也令人类担忧着这一生物多样性的缺失。